第(2/3)页 徐善不以为意,继续道:“正当我暗自怀疑的时候,摊主在客人的催促声中回过神来,正巧将我点的饭食拿了过来。我与她对视的瞬间,便知道,眼前这位满脸风霜,鬓发微白,名叫程姨的摊主,就是五年前那位小家碧玉,面若桃花的程姑娘。” 徐善看了风铃一眼,道:“我虽不是女子,但也知道这一句‘程姨’意味着什么。” 风铃一动不动,胸膛剧烈起伏。 风铃袖中一条白蛇游出,爬至肩膀,接着身形一展,化作一袭破旧狐裘,披在在风铃身上。接着围肩处绒毛微动,两只雪绒绒耳朵竖了起来。 徐善接着道:“程姑娘显然也认出了我,只是...” 徐善叹了一口气,没有说话。 风铃见徐善不说话,兀自着急,正待催促,眼角余光忽然看到徐善腰间袋子鼓动,一只蛤蟆蹭了出来。 蛤蟆蹑手蹑脚的爬上桌子,慢慢移动一只小碗挡住身形,鬼鬼祟祟的探爪去拿风铃跟前的油条。 风铃一指将其弹飞。 徐善探手一抓,将蛤蟆放在近前,同时又示意摊主再来两份。 “百合姑娘,请。”徐善道。 风铃身上的白绒围肩缓缓飘下,落在桌上,化作一只小巧白狐。白狐用鼻子嗅了嗅,这才斯斯文文的品尝起来。 而这边金哥则是吃的满嘴流油,还时不时的用护食的眼神,防备的看着白狐,自然引得白狐一阵白眼。 徐善则继续道:“程姑娘看到我,并没有他乡遇故知的欣喜,而是...怎么说呢,那双布满劳累的眼睛中,包含了太多感情,无奈,怨恨,期待,不知所措,窘迫...哪怕时至今日,我所遇之人早已超过当时不知凡几,但从未见过如她这般,一个眼神中,便包含了世间万种情绪。” 风铃抿着嘴唇。 “那你没有将程姑娘送回去?” 徐善摇了摇头,道:“女儿家清白,先不说将程姑娘送回去的下场,未必会比她当前更好。后来我也询问过她,她却不愿,执意要等待她的潘郎功成名就的那天。” “她说,只要她供潘郎读书读出头来,她便出人头地了。哪怕现在有再多的辛苦,也是值得的。” 风铃看向天边微红的朝霞,长吐一口气。 “那潘世安如此行径,怕是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面去了,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出息。” 徐善闻言,却道:“那潘世安还真读出了名堂出来。” 风铃闻言,精神大振,拿起碗筷,狠狠喝了一大口半凉的稀饭。稀饭上漂浮的白面麸皮贴在她的嘴唇上,亮晶晶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徐善。 就是白狐也忍不住挪动碗筷,凑过身来。 徐善看着风铃近在咫尺的脸庞,心想真想使劲的捏一下她的脸颊,此念头一出,徐善自己都吓了一跳。 为了掩饰尴尬,当即继续道:“又过了大约三四年,烛国内有小乱,我领兵路过古城,特意打听一番,才知道那潘世安不知何时竟已成为古城巡抚。我虽然不待见他,但一想到程姑娘苦尽甘来,为了避人耳目,便也打算乔装上门拜访一番。” “门庭倒是阔绰,我到之时,下人正将挂起来的红灯红布摘下来,一看便知不久前刚有人办过喜事。” 第(2/3)页